有阵子没写“智能硬件捡漏”了,今天说个我最近研究了一阵子的新品类。不是小米手机,不是N100主机,咱聊聊一台能自己做饭的家伙——炒菜机器人。前两天有朋友在群里问我南平期货配资,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智商税?值不值得入手?尤其是给连锁餐饮用的那种,听说一台就要四五万,吓得我差点掉了手机。
我说这事儿吧,怎么讲呢。其实我早在香格里拉CTO杨建成转型做炒菜机器人那会儿就开始关注了。他是硬核出身,天津大学学了七年电子信息,整天搞芯片,后来跟美团S层老K一起搞了橡鹿科技,专门琢磨这玩意儿。现在,炒菜机器人已经在上千家餐厅、食堂落地了,背后还有腾讯、IDG、京东这些投资大佬。说实话,这阵势不一般啊。
先捋捋这玩意儿都能干啥。这家橡鹿科技出的“美膳狮”机器人,从最早只能炒辣椒炒肉,到现在第七代产品,能做麻婆豆腐、西红柿炒蛋,甚至拔丝地瓜这种难度系数爆表的菜都不在话下。据说AI控温,食材克重都能自适应,炒菜的锅气也复刻得有模有样。标准化做饭,口味稳定,最快2-3分钟一道菜,连锁餐厅那种吃饭高峰,一人能盯好几台,全自动出餐。
不过我也不是随便夸。其实炒菜机器人这活难点不少。调料、水、糖、猪油都要分料,因为每种状态不一样,温度又极其讲究。我看了人家的研发历程,从一开始给辣椒肉配料卡壳,到后面直接把八百多个零件全自研。泵、电机、加热系统啥的,没一样省心,还得考虑食品安全。这就是典型的硬件行业——钱烧得快,痛点多。但也正因为难,所以门槛高,能撑下来的公司没几个。
说价格,大家肯定关心。橡鹿这一类主流商用机型,一台最低4万元,顶配能卖到11万。高端产品甚至能破十万块。有些小牌子的二手货,闲鱼偶尔会弹出来一两台,翻新都敢卖三万多。但你要是自己开餐饮店,或者跑学校食堂,这种机器人基本上能做到半年左右回本。有人会问咋算的?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越来越猛,现在一个厨工管两台炒菜机器人=三个大厨+三个灶的效率。你算算人工+培训+食材浪费+出餐速度,资金回流速度杠杠的。
更有意思的是租赁模式。怕买了用不惯,公司还推出了租赁方案,每月只要3000到5000块。售后服务那一套,全国90多个顺丰仓,45个城市都有服务网点,坏了直接换机,没啥大压力。对于那些爱折腾、乐于尝鲜的老板,这简直是个闭眼入门价。反倒是一些预算不够、顾虑多的创业小店,建议还是观望一下,先看看自己实际需求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。比如家用市场,添可、熊喵大师也做了家用炒菜机器,但目前还是以小众为主,真正能适配连锁餐厅顶级需求的,还是这些成熟的大厂牌。资本端,腾讯、京东、IDG都已经重仓押注,增速300%以上,复购加客户推荐占的销量越来越多。这玩意儿还有出口能力,新加坡、韩国、澳大利亚都开始用,看着有点像当年国产扫地机出海那味道。
有人说标准化没温度,机器人做菜味同嚼蜡。其实吧,橡鹿的那套AI标准,口味稳定性现在已经能做到万人同菜一致。厨房连锁每年新开300万家店,也倒了300万家店,这种自动化设备能减少培训成本、避免因厨师跳槽导致的风味大变。还能适配各种菜系,比如今天湘菜,明天川菜,后天盖码面,灵活得很。说白了,老板换店铺、换菜系都不怕,炒菜机器人顶得住压力。
我自己的建议啊,是分两步。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真有刚需。像连锁餐饮、食堂、或者对口味极致要求的厨房,闭眼入;个人家庭用,不建议冲动消费,毕竟成本不低,体验不如想象中爽。第二,不管买不买,千万别想这玩意儿能解决所有烹饪问题。创新很猛,但有人踩坑,有人回本快。所以别看资本热,还是得多调研,多体验,真有需求再上车。
唉,说着说着还真想体验一下机器炒出来的拔丝地瓜到底啥味道。等哪天有机会,我亲自去餐厅试一波,再和你们分享细节。
#机器人 #炒菜机器人 #餐饮智能化 #橡鹿科技 #商业创新 #技哥说南平期货配资
鑫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