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、智慧交通与智能航运的背景下,航道管理作为水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迎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变革。为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,构建统一、科学、可操作的技术规范,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《数字航道生产业务系统运行技术规程》团体标准立项与参编工作。
一、为什么要制定这项标准?
传统航道管理更多依赖人工巡检与纸质档案,不仅效率低,还存在数据碎片化、响应滞后、信息孤岛等问题。随着航运规模不断扩大,船舶通行安全、航道养护及时性、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,都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没有标准,就没有体系;没有体系,就没有长效。” 现阶段,全国各地已经逐步建设起一批数字航道系统,但技术路线不一、数据口径不同、功能模块参差不齐,直接导致信息不能互联共享,资源难以整合利用。为了避免“各自为战”,行业迫切需要一部权威的团体标准来统一规范。
《数字航道生产业务系统运行技术规程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。它将通过明确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运行要求,为行业提供一套“统一的参考坐标”,从而推动数字航道走向标准化、体系化、可持续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标准的核心内容
此次立项的标准,将聚焦于数字航道生产业务系统的全流程运行管理,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:
1.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采集:规定传感器、无人设备、人工录入等多源数据的统一规范; 数据处理:明确数据清洗、格式化、校验的技术方法; 数据存储:提出分布式存储、容灾备份、数据分级分类存放的要求; 数据交换与共享:建立统一接口和传输协议,确保跨部门、跨地区的互联互通。
2.核心应用功能要求 航道动态监测:实现水文、气象、通航环境的实时监控与预警; 养护管理:涵盖航道巡检、养护任务调度、施工进度管理等环节; 信息服务:向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公众提供及时、准确的航道信息; 辅助决策: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,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。
3.系统安全与运行维护 信息安全: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、防入侵机制; 系统安全:容错设计、异常恢复、应急演练; 运行维护:运维规范、巡检机制、日志追溯。
4.性能评估与配套设施 系统稳定性、可靠性、可扩展性、用户体验的量化指标; 配套硬件设施的配置标准,如服务器、网络、监测终端等。
通过这些内容的规范化,该标准将为数字航道的持续运营奠定坚实基础。
三、标准的意义与价值
1.统一行业规则 通过团体标准的制定,不同地区、不同厂商建设的数字航道系统能够实现互联互通,形成统一的行业生态。
2.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对数据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,航道管理将更加高效、智能,减少人为疏漏和重复劳动。
3.保障航运安全 航道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能够降低事故风险,为航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。
4.推动智能化转型 该标准将成为航道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抓手,推动水运行业进入“智慧航道”的新阶段。
四、参编单位的价值
成为标准的参编单位,不仅仅是一次参与,更是一次提升:
•话语权:参编单位将在行业内获得技术话语权与影响力;
•优先权:标准实施过程中,参编单位往往能率先享受成果红利;
•品牌力:参编企业的品牌与信誉度,将因与行业标准深度绑定而进一步增强;
•合作机会:通过标准编制过程中的资源整合,拓展跨界合作与项目机会。
换句话说,参编不仅是一次责任担当,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。
五、加入方式
此次《数字航道生产业务系统运行技术规程》团体标准立项,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。现面向全国相关企事业单位征集参编单位,凡涉及航道建设、航道养护、智能设备、软件开发、数据服务等相关企业和机构,均可申请加入。
申请流程:
1.联系秘书处获取《参编申请表》;
2.提交企业资质与相关案例材料;
3.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,正式列入起草组名单。
六、联系方式
咨询电话:010-68525455
立项单位: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实盘配资开户
发布于:河北省鑫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